在湖泊與河流星羅棋布的青藏高原上,被稱為聖湖的湖泊就有好多個。聖代表著高潔,清純,無染,至高無上;而唯有拉姆拉錯被稱為神湖。
拉姆拉錯,藏語“聖母湖”之意,位於加查縣境內。站在5300米的雪峰上俯瞰,神湖猶如一麵寶鏡。據說,神湖能呈現每一個去朝拜此湖的人未來的命運,隻要虔誠地向湖中凝望,神湖就能顯示各種景象。
然而,去神湖的路卻極其難走。從加查縣出發,沿途都在修路,坑坑窪窪,盤旋蜿蜒,不斷地考驗著人的意誌力和忍耐力。到了山腳下,海拔已達到5000米,高原反應強烈的人已經氣喘頭暈,無力移步了。
順著石階一步步向上爬,調勻呼吸,放慢節奏,三步一歇,五步一喘,摸摸胸口,心髒的跳動明顯加劇。幾乎所有的爬行者都要喝幾粒高原康,外加幾小瓶葡萄糖口服液,以補充體能。
終於,距離觀湖的雪峰山尖越來越近了。風吹來,不攜帶一絲塵埃。純淨的含氧量極低的空氣一陣陣壓向耳膜,使人大腦憋脹,眼眶生澀。在登臨峰巔的一瞬,神奇的湖泊像一把透亮的芭蕉扇,突然映照在眼界,遠遠地置放在靜靜的山坳間。
神湖啊神湖,終於看到了你的真容!整個的山坳像一個巨大的搖籃,把拉姆拉錯擁抱在自己的懷裏。隨著山風的搖蕩,湖麵微弱的光線向上、向四方閃射,靈性的光芒於是充滿了這一方的水天山色,散發出陣陣神秘的氣息。
去往湖邊的路據說也有一條,但更崎嶇,更耗時,非當地人引領不能到達。而不到湖邊,便無法觀像。像我們這樣兀立在寒風呼嘯的雪峰尖上,就隻能遙望湖麵,想象那裏出現的種種奇幻景象了。
大家都屏住呼吸,靜靜地禱念著什麼。唯獨我,禁不住內心的壓抑,麵向遙遠的湖水,突然之間發出兩聲長長的嘯叫。這一叫,嚇壞了同行者。他們說,你這樣會引發冰雹的。話音未落,冰雹果然就劈裏啪啦地兜頭而降。嚇得我趕快縮起脖頸,裹起衝鋒衣,顧不得賞景,急急忙忙踩著碎步,一路小跑著衝下了山腳。
隨著行程節奏的日漸放緩,在返程的途中,有些一晃而過的景觀可以再次入目,品味;而在來時的途中,它們絕美卻空靈,來不及辨識真容,便成為了概念化的記憶和符號。
時光再一次印證了山水的內涵和真意。
我跟隨在那些拍客們身後,不斷地思索一個問題:當你們把美景一股腦兒裝入自己的圖片庫以後,什麼時候才能再擺出來品味一番呢?在歸去後的某一個下午或晚上?還是再過若幹年的圖片展覽會上?
拉姆拉錯是高山淡水湖,湖麵海拔超過5000米,麵積很小,約1平方公裏,但她聲名遠揚。
拉姆拉錯的藏語意為“天女之魂湖”“吉祥天姆湖”,位於西藏山南地區加查縣的曲科傑叢山之中,像一麵形似頭蓋骨的藍色寶鏡。是藏地著名的神湖。不單是因其美妙的傳說,還因她在藏傳佛教裏的特殊地位。每當尋訪達賴喇嘛、班禪額爾德尼等大活佛的轉世靈童之前,都要到此觀湖卜相,以受神示。便是普通的善男信女,如果虔誠和有緣,據說也可在此觀測到自己的前生、今世和未來。
但是,許多到來者並不清楚,此處還是國家濕地公園。2012年,國家批複了拉姆拉錯國家濕地公園,總麵積2850.18平方公裏。整個濕地公園呈南北走向的狹長帶狀,分布於幫拉山東西兩側及北部溝穀地帶,主要包括拉姆拉錯、格薩爾拉錯、德橋亞勇(歡喜佛)湖,斯布榮曲、吉龍那曲兩條河流及其周邊的沼澤、洪泛平原和季節性河流等。南北長34.2千米,東西寬13.4千米。如此,神湖拉姆拉錯得到了明確的保護。她的神聖和不可侵擾,不光體現在蘊含豐富的人文曆史和濃厚的宗教氛圍上,還體現在她獨特的地理生態環境和生物多樣化的科學範疇中。
明正德四年(1509年),二世達賴喇嘛根敦嘉錯在一次夏秋的傳經途中,發現了山南群山中的這麵清淨湖水,被湖的特殊形狀和瞬息萬變的湖水情景所觸動,於是,在附近建造了曲科傑寺,每年前來修行,與自然對話。如今,寺廟遺址尚在。
拉姆拉錯的湖麵結冰期約7個月。夏天來臨後,湖的四周凍土丘消融,淺草蘇醒,湖水重現明眸,清澈深邃,波平浪靜,雪山身姿倒映在其中。不過神湖之所以神的又一原因是,她突然會在人們毫無防備之時出現天氣異象,瞬間彤雲密布,並發出奇特的聲響。也正因此獨特的小氣候,滋生了人們更多的遐想。
善男信女們不畏艱難跋涉,攀登到海拔5360米的埡口,細細欣賞湖麵倩影,同時默默祈禱,希望湖水呈現奇象,發出對自己命運的啟示。而這往往是人們心中的美好願望,即便有緣人真的看到,也不會輕易說出。天機不可泄露。大自然以其詭奇富麗、變幻莫測的形式,引得人們產生更多的敬畏和尊重,以此實現天人合一、天人感應。
神湖拉姆拉錯承載了人們無限的探知自我的心願,拋向神湖的潔白哈達如天上飛下的白雲,融入湖水不再言語。而善男信女獻出的一世珍寶,已沉澱在湖底,成為守衛神湖的利劍。
形容一麵神湖為地球的一滴慈悲的眼淚,已不再新鮮。國家濕地公園的建立,或許更應看作現代社會為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所能做的最大慈悲。蒼鷹,從雪山背後飛出,盤旋在拉姆拉錯之上。